超全RTX5090D v2测评来了,13600KF vs U9 285K

前言

因为大路本人今年长期蹲RTX5070Ti,结果这货死活不上原价出(不要给我扯什么PDD、淘宝,我只认敢不敢开13%~16%的发票,不开的打折都是假打折,优惠都是假优惠)。然后上周RTX5090D v2现货终于上市了,而且不限购,而且是原价出,目前主要是万丽星际、微星万图师、技嘉魔鹰是原价16499左右。七彩虹的AD OC要17000出头,但是讲实话万丽星际的档次更高一些。

Tips:万丽的档次是星舰>星际>雪狐>星云(丐)

所以既然次顶配的万丽能原价上,不买白不买,直接就入手了,压根不需要再看RTX5070Ti了,什么玩意。

那么v2和老款RTX5090D有啥区别呢?

如上CUDA核心数量一致,频率一致,实测游戏稳定在2.8GHz,随意超频可以飙到3.1GHz还很稳定,而且16499的万丽星际是非OC的版本(锁定功耗了)。差异主要就是8GB的显存和128bit的位宽缩水,但实际上这个缩水基本不影响发挥,这个影响远远达不到8000元左右的差异。

不信我们可以上图,根据实测的数据引入对比,如果是Time Spy这种压力不大的3D表现,仅差异4.93%,如果超频减少的不大,本身差异就不大;比较大的差异在于光追测试的Speed Way上面,默认差异高达9.88%,但是超频显存和核心频率后,差异仅为2.89%。所以非特别需要吃显存大小的情况下,白嫖8000差异。你可能会担心超频后这种次旗舰配置会不会温度压不住?同学,你看内容不仔细哦,前面说了非OC的卡是锁定功耗的,反而其实更安全,超频还是575瓦TDP,没变,只是利用率提升了。

这个测评会不断的挤牙膏写完,中间会穿插B站充电会员视频解读(视频是付费的,但都限免2天):

Tips:视频是4K高码率的,部分游戏实况基于60FPS发布,最佳效果请开大会员(移动全球通可以白嫖)。

第一个视频就是开箱和《漫威争锋》的基准测试,省流就是4K高画质关闭超分开4X帧生成平均帧350FPS左右。下面一个接续的视频是烤机和超频烤机的相关数据:

各种插曲

先分享一些插曲吧,前面的视频中有介绍到我会拿U9 285K和i5-13600KF两个U搭配RTX5090D v2进行对比,也提到了850瓦电源够呛,但是因为我日常的13600KF就是搭配这个电源使用的,而且这个电源是ATX 3.0的自带16pin显卡供电,所以昨天我就兴致勃勃的直接插上去测试了。显卡单烤一切顺利,但是后续的其它测试就各种不正常,比如屏幕花屏、卡死、黑屏……

最后我搞到深夜,历时5个小时,无解……

其中最后一个小时我忍不住去网上找一些相关的症状,有说不要用支架,让显卡就那么搭着(听着好玄学,又好友道理),试过了,跟这个没啥关系,RTX5090D v2是要占用3个后置IO面板位置的,用支架才是正解。然后又有说用PCIe 5.0的固态需要在BIOS中设置,显卡和固态都要降级到PCIe 4.0来使用。我认为这个没啥问题,毕竟大路哥用的可是华硕主板,还是小吹雪这种非大师系列的,不至于、不至于,实测确实和这个无关。但是用的比较一般的主板可能确实有这个问题。

最后我带着遗憾进入了梦乡,毕竟第二天还要送孩子上学,这个事情就留着明天来处理,不过睡前基本有了一些新的思路,比如我还没有尝试更换电源,会不会就是电源不够呢?毕竟我前面只是做了显卡的单烤,显卡单烤对于850瓦的电源来说应该问题不大,毕竟ATX 3.0电源本身是有冗余的,并不是给850瓦就只有850瓦,实际是向上虚标的。但是反思只有双盲确认了之后才知道真正的问题,于是今天送完孩子就继续更换电源,一番折腾终于OK了,确实就没问题了,然后又把固态更换了做双盲比对,排除之前的错误想法。

最终验证就是电源供电不足,导致假死、卡顿、花屏,所以前面的非肯定说法现在肯定了:

无论你是用U9还是i9,还是哪怕是个i5,请使用至少1000瓦电源,建议1200瓦起步。更大是因为即便使用1000瓦电源其实还是有压力的,会听到电流压力过大的滋滋声,如果你选更大的就会好不少。

一些已知的结果

目前基于Time Spy和Speed Way的对比已经跑完,实测U9和i5没啥差别,甚至部分数据还偏好一些(这是因为Time Spy如果CPU弱一些反而能发挥GPU),不过差异不是很大。不过光TS和SW并不能代表更多真实的表现,所以后续的对比还是要继续做的,目前i5已经做了《漫威争锋》的对比,两者差异不大,和以往B580英特尔独显上的表现一致,i5甚至会略好一点点。

这就意味着大概2万2就能配一台RTX5090D v2的主机是有希望的:

电源前面已经实锤了,850瓦是不够的,需要再加一点钱,不过总体来说还是2万2多一点都是能搞定的。

待机功耗可以仅为20瓦

这个卡正常情况下待机就是20瓦左右,很牛逼了,如果你发现有七八十瓦建议排查下。最简单的办法是用DTT请i了显卡驱动工具把所有(新版本支持所有选项)驱动清理了,然后全新安装驱动。

这个工具Intel官方都推荐使用,它可以支持主流三家显卡厂商的显卡、声卡(一般不管)清理。

未完待续,欢迎收藏和留言,留言优势在于更新完我可以全体通知。

先下手为强

这个卡很多博主说是按吨供货的,实际上哪里可能,实际上卖了22张,仅剩3张了:

可以看到万丽的这种次旗舰系列星际首发也就25张的货,也并不多,我的已经过了7天价保期。所以想要的,忍不住的就赶紧上车吧,这家旗舰店是顺丰发货,并没有京东仓库库存的哦:

点击图片进入京东自营商详页面

如果没货了,你就只能加3500买OC版了:

OC版的外皮略有不同,灯效更多,其次超频空间更大(但是实际上一般你根本不超,笑死)。

微星这边也有16499的货,不过是万图师系列哦,并不是次旗舰,而是完全的丐级别:

点击图片进入京东自营商详页面

万图师这个卡短一点,约33厘米,星际是36厘米,不过微星这款声称是OC版,喜欢的可以试试。

点击图片进入京东自营商详页面

如上是网上注册多送一年质保的技嘉魔鹰系列了,也不是OC版哦。最后提醒一点,请选择1000瓦或以上的原生ATX 3.0电源,因为4个8pin转16pin那个线都很硬,一般的机箱不够宽,会顶报废的,就得不偿失了。另外旗舰卡都很重,一定要上支架顶住哦,千万不要不管,那根雪糕棒断了就废了。

微星和万丽都是送的千斤顶支架,稳固性一般,技嘉的送的固定支架:

当然,万丽和微星侧面其实都有接口可以用来做固定支架的,只是需要自己选配了,反正才8块9包邮:

当然,我就比较牛逼了,我用橡皮擦,随便切

上图也可以看到。类似华硕追影A21这样的机箱,支持38厘米显卡,很勉强,其次是4转1的电源线真放不进,必须要原生的那种,相对来说比较软一些,也更可靠一些。

开箱

首先万丽的星际是彩色包装,内部黑盒保护:

黑盒里面还有一个小盒子,主要包含了4个8pin转16pin供电转接线,1个ARGB数据线,1个支架:

支架比较重,上下胶垫保护,但是这个支架初始长度不短,所以无法给较窄的空间使用:

显卡很大,长度接近36厘米,所以选择机箱要注意,其次IO挡板需要拆掉3个:

5090D v2这样的旗舰显卡自然仅支持16pin新插口供电,且前面说了电源至少是1000瓦,否则不能正常使用,如果是利用包装送的转接线,那么8pin的PCIe供电得至少是4根,虽然多数850瓦的电源是支持这么多PCIe供电接口的,但是可能线不够,其次850瓦不能用哦,一定要注意。如上可以看到显卡安装后的顶部有一个“涡轮”星际样式的散热出风区,简单来说这款星际就侧面和这个星际漩涡出热风,底部3风扇进风:

就这,能满足575瓦满载输出,持续烤机开放式机箱可以做到78°显卡、78度显存结温:

如果是有风道的机箱,例如使用我的追影A21持续烤机会效果更好一点:

好一点的意思是有了风道至少不吹人了,GPU的默认频率最大2835MHz,不做任何散热优化超频到3.15GHz没有任何压力,尤其是非OC的版本功耗是不变的,一样的575瓦,且显存一样可以拉高。简单来说万丽这块星际次旗舰系列用料还是不错的。而且上述烤机中风扇的转速其实不高,也就说风噪不大:

可以看到转速3把都仅仅在50%负载左右,转速为1500转左右。只要保证机箱不是闷罐,风道合理,那么日常使用中无论是满载还是普通负载,都是相对安静的。

游戏表现

一开始我用《漫威争锋》来做测试,因为这款游戏不仅有基准支持,当然还属于【免费】级,并且对于三家显卡的支持都是比较OK的,比如基于4K高画质的效果如下:

整体来讲漫威还是属于FPS游戏的,用4K高画质来玩,如果不开帧生成,实际也就100多帧:

开超分辨率【质量】且4倍帧生成结果如下:

实际一般FPS游戏不推荐开超分辨率,因为本身意义不大,不开超分开4倍帧效果如下:

虽然看似有个五六十帧的差异,但是已经300多帧了,这个多出来的五六十帧毫无意义,虽然它的1% Low帧有比较大的差异,但是讲实话在游戏中体验上没啥感觉(也可能我不是专业电竞运动员,反正我感受不出来)。画面是这样的:

这样的:

放大看这样的:

很细腻了,简单来说旗舰顶配的5090D虽然是v2,实际游戏效果和32GB/512bit位宽版本没啥区别,它可以帮你轻松的在FPS游戏中基于4K高画质,甚至打开光追来玩,比如:

上述是4K下英伟达控制中心优化的默认配置效果,如果选择4K顶配设定【光追超速】,基准如下:

可以看到非常强悍了,不过使用U9 285K处理器和i5-13600KF会有差异的,你要说这个差异有多大呢?不好讲,我只能说除个别游戏有比较大的差异,其它的差异都不大,甚至部分i5-13600KF的搭配下更好。

所以如上简单给大家组合了一个配置,仅为2万2即可搞定一个5090D v2的旗舰配置。如果你搭配9800X3D这样的U主要是1080p下部分游戏表现更好,部分提升更大,但是我实在是不理解用顶级卡玩1080p的怪咖,人眼的手眼协调根本感受不到那么高的帧率,显示器的刷新都跟不上。目前超过500Hz的显示器基本都是720p的分辨率,更为夸张了。所以我觉得如果是玩游戏那么13600KF或者14600KF这样的就够了,千元出头,胜在便宜,关键差异上尤其是4K真的不大。

显卡对比

如果我们基于之前大路看上的RTX5070Ti为100%成绩,那么50系列显卡对比如下:

这个数据其实还是比较有意思的,Speed Way是压力非常大的光追测试,这个不是Intel独显的强项,所以我专门把B580拉出来做参照,然后你会发现RTX5080显卡是两者平衡的,都在120%左右。但是它前面的都会受到压力,相对于Time Spy压力较小的对比就有短板了。但是在后续的所有5090版本上,由于显存更大,超过了16GB,光追的压力反而就小了,提升上Speed Way优于Time Spy的表现。

然后不光追的条件下,也可以看到B580显卡是强于RTX5060的,介于RTX5060Ti之间。

如果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看,基于5070Ti的100%,5080也就仅仅提升了约20%,讲真是不划算的,尤其是有了16499元的RTX5090D v2这样的神器,性能提升就高达了百分之六七八九十了。所以我觉得RTX5090D v2是非常值得入手的,毫不犹豫就拿下了,也就有了今天的测评。

而在上面的表现中,我专门对13600KF和U9 285K的搭配下作了普通跑分和超频跑分的对比。但是基于上述的参照比较可能看起来没有那么直观,我们优化下基准对比:

同时我们又把30系列、40系列的一些经典显卡拖进来一起对比,可以看到5090D v2和5090D的差异很小,而且即便是日常的文生图需求,基本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,更高的分辨率图像输出24GB爆显存,32GB也不会好哪里去,又不是翻倍就存在瓶颈。

所以下面我们还是仅基于5090D v2的测评数据进行独立分享吧。不过在i5-13600KF和U9 285K的搭配对比上大路哥会先给大家加个餐,毕竟我这个测试这么久,获得的数据不分享也蛮可惜的(笑),分享什么呢?我们都知道Intel在给酷睿Ultra 200系列处理器中砍掉了超线程的加持,这也是这两个U对比最大的区别,所以大路也细致了作了一些测试数据来分析,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,或者说扫盲、辟谣。

加餐:超线程有用吗?

这玩意有用吗?如果我断章取义来给大家对比(哈哈),超和不超差异巨大,比如:

比如我们知道Intel的E核一直都不支持超线程(新的AMD的大小核中小核也支持超线程),所以如果单纯的对比P核启用了超线程的对比,提升高达46.12%,但是把E核也拉到一起多核对比,就降低到了19.93%。如果我们单纯的拆开分别跑E核和P核,两者相加就基本约等于多核的成绩。

而如上,由于新的酷睿Ultra 200s桌面处理器使用了新的制程工艺,可以看到E核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,这个提升居然高达63.56%,已经基本接近P核的性能了。所以简单来看新的E核已经是大杯了,而P核是超大杯,相比13代也分别提升了7.34%核11.53%(均不支持超线程条件下)。

所以有了这些基础,Ultra 200s才做到了更高的能效比,尤其是游戏中的功耗基本大幅度下降。因为简单来说这些独立的P核、E核的提升,尤其是E核的巨幅提升,已经弥补甚至超越了超线程带来的提升。

如果单独基于i5-13600KF来看,关闭超线程后时延有一些区别,但是细微差异也带来了不同的游戏效果:

那么酷睿Ultra9 285K的时延呢?其实差不多:

这个对游戏的影响其实蛮大的,参考友商AMD的几款,可以看到接近2倍的差距:

所以AMD这种U在不高的分辨率下表现响应迅速,但是拉高分辨率后优势就没了,甚至还不如。

所以你说大三缓有用吗?肯定是有的,但是有上限,所以AMD的稿子基本就是1080p上使劲吹。

未完待续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