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记本电脑是等双十一当天买,还是现在就下手?

付费补充

首先是《赛博朋克2077》默认的【光追超级/但不启用帧生成】设定下的实测结果:

可以看到目前《2077》更新到2.31版本后游戏做了不少的优化,由之前实测的平均帧不到30帧已经提升到了40帧,但是如果反复跑这个测试,最终这个最低帧还是在24帧左右,显然还是无法继续友好的进行,那么我们切换到【光追中+4倍帧生成】呢?

可以看到虽然帧率暴涨了,但是实际显存已经占用非常高了,随时还是有爆显存的风险,于是我连续跑了几次,果然爆了。那么接下来尝试新的思路,比如我们基于小飞机来限制帧数,怎么限制可以参考视频:

限制80帧后我们重新选择【光追超级+4倍帧生成】,可以看到显存一样占用率基本贴着脸了,非常危险:

如果我们切到【光追低+4倍帧生成】效果又如何呢?

显存可以看到稳定在7.3GB左右,压力小了,所以简单来看基于最新的英伟达驱动,v2.31的2077版本,光追低+4倍帧是比较合适的

那么有没有可能,比如把4倍帧切为3倍、2倍,会不会更稳定呢?实际没有卵用,实测压力更大了。而且贴合前面的数据,奥创性能模式+Windows平衡电源模式下,GPU独显的功耗在45瓦左右,温度在65°左右(室内温度20°),这个是比较理想的,且风噪更容易让人接受。

所以实拍是没有,因为太容易拍糊了,画面要素太多了,所以只能截图解读。

其次是《CS2》的1% Low帧对比:

简单来说如果是玩游戏基本不用太考虑幻X 2025这样的怪物,上述游戏中仅《黑神话:悟空》中由于CPU的优势表现反超,而在AI方面讲真虽然统一内存的优势明显,但是我之前的实测即便是128GB的顶配版本(非国补价格21499元),实际本地玩70b大模型也是够呛,真心想玩还不如选择英伟达的AI盒子。另外上述有个比较奇怪的地方,比如中画质1080p、1440p天选Air均反超游戏本的RTX5070,这个其实要解读很简单,但是实操其实往往又比较复杂。

怎么说呢?因为笔记本的CPU和GPU是共享散热瓶颈,不同机型调度的不同,CPU的输出是不同的,而且不同的能效比下、不同的CPU表现反而出现了偏差,比如上述中锐龙9 9955HX就可能出现降频波动,那么1% Low帧反而就不稳定了,自然就下降了;但是在高画质下,之前天选Air的一些优势又体现不了了。因为天选Air 这个性能模式的定位CPU的上限就是30瓦,不能再高了,中画质压力小反而超长发挥,温度也更低。

但是170瓦的游戏本,CPU的波动更为剧烈,有时候就出现了偏差,仅此而已。所以大路在测评ROG NUC 2025款就发现了,虽然搭载的仅仅是RTX5080显卡,但是有时候表现就比枪神9系列中的RTX5090游戏本强硬,它散热空间更大,积热的情况基本不会发生,所以表现更加稳定。

关于游戏录播的场景

大路哥日常有录播的场景,还很频繁,我经常用高端显卡采集游戏,基于圆钢的顶级采集卡GC553G2B(B是黑色版本的意思)4K60帧采集。

这个采集卡最高可以支持4K/144帧采集,但是这个144是基于VRR的技术来实现的,所以最高的采集模式不能使用OBS录制工具,仅能使用圆刚自己的软件,所以这个说法实际还是有一些出入,不过这个基本是最顶级的采集卡了。

我最早的时候用华硕接手的NUC 14 PRO+来做采集,极限基本就是4K/60帧,但是有一些丢包,如果要120帧就只能基于2560 x 1440输出,且也会有少数丢帧,说明酷睿Ultra9 185H还是有一些瓶颈,当然我之前也有尝试用AMD的680M集显来实现,结果它的效果更不好,毕竟编码方面Intel还是更强的。即便升级到890M大概率也是如此。不过我今年换成了酷睿Ultra5 225H后得到了改善,因为这两有区别:

U9 185H是Arc锐炫集显,基于A系列(如A750/A770),而U5 225H同样是Arc锐炫集显,但是基于B系列,也就是和B580独显基于同样的架构,本身就更强。也就说我们日常要做采集,比较简单和省钱的方案就是入手一个U5 225H的轻薄本就可以搞定,它的上限场景是这样的:

比如基于4K的60帧输入,并4K60帧输出:

如果基于【高质量】且多音轨输出是不会丢帧的:

但是如果切换为【近似无损】(这个不是最高)会有一些丢帧,但是比例极小,是可以接受的:

而且上述是可以基于HDR来采集的,也是毫无压力的,比如P010的10bit色深和2100(HLG)处理:

其实激活HDR的采集就需要10bit色深才能满足更多的色彩空间,但是OBS的适配色彩不是很理想,一般需要借助圆钢自己的工具来录制,色彩和空间会更加通透和还原,否则色彩过于浓烈且有比较大的偏差。

那么如果我们要录制4K/120帧的视频咋办呢?实际上没有平台支持这种视频的上传,最终会给你压缩为4K/60帧输出,但是有个比较简单的办法:

原则是无论如何我们重新剪辑编码后,视频的质量肯定或多或少会有损耗,这个是基本盘。所以我们以退为进操作方式很简单:

基于2560 x 1440输出/近似无损模式(次顶配)/120FPS采集和输出,就可以用U5 225H就能搞定了。因为这里满足了几个需求:

  1. 120FPS为真;
  2. 近似无损的画质非常优秀,80Mbps码率或以上,输出的时候基于4K输出损失很小;
  3. 同时录制的文件也可以尽可能的小。

但是这里有个盲点,如果基于mkv的H.264编码会有个问题,它不支持HDR,HDR至少需要H.265或者AV1模式,虽然推荐AV1但是很多剪辑软件可能就直接无法导入,这个也很尴尬(剪映实测是可以的,威力导演如果有问题可以联系客服处理),而且AV1有个好处,文件可以很夸张的小。因为正常4K/60帧的HDR视频基于【近似无损】基本上每分钟输出录制的文件是6~10GB,如果是无损模式会更夸张,和透明通道的mov文件基本一个级别,300~500Mbps的码率。

那么这个场景和天选Air有啥关系呢?

因为很多朋友并没有酷睿Ultra5 225H或者更高的U7版本(差别是1个7核心单元,1个8核心单元,满血的8核心会提升20%以上性能),那么更低版本的Intel处理器,核显在采集的时候会带不动,如果不用采集卡会更带不动,采集卡本身也是节省成本的方案,否则你得买独显来做,预算实际更高。而且不论你是游戏本还是PC,有个问题是它不支持HDMI in啊,你怎么输入画面和录像呢?

当然大路有一张RTX5090D v2旗舰显卡,我也尝试过直接用显卡内录,但是有个问题,一般有三种方式:

  1. Windows自带的xbox游戏中心录制;
  2. 英伟达驱动中心游戏内启用录制;
  3. 基于OBS第三方录制。

前面两种在旗舰显卡的加持下,尤其是我们很多场景需要锁帧,比如限制为120FPS或240FPS(60FPS社交平台上限的N倍),压力就小了,所以内录效果很棒,但是录制的FPS上限是60,且有时候分辨率会更低,甚至达不到4K。如果基于OBS来搞,讲真头发都白了不一定成功,因为这玩意越开放未知的要素就更多,所以出错了、实现不了、无效的情况下你不知道从哪里入手,很尴尬的。

所以比较简单的方案是:

选择最顶的外录采集卡,比如前面的圆钢本质是省钱的;

点击图片进入京东自营商详页选购

用最新的Ultra 200H处理器的轻薄本做采集和画面监控,U7上限更高,但是实测U5基本就够了。但是需要注意千万不要买HX版本的处理器,因为HX的核心显卡反而不如H系列,H系列主要分两个版本:Intel® Arc™ 140T GPU(8核心单元)和Intel® Arc™ 130T GPU(7核心单元),但是U5/U7/U9的频率又略有不同,所以实际上U5/U7/U9有差异,只是U7和U9差异小,这三的AI算力也是有这样的差异的,但是U5就输入性价比。

我这边自己用的是荣耀Magicbook Pro 14,这机器唯一缺点就是定位不够高端,键盘体验非常垃圾(一般要7000元以上才会体验好),但是我可以外接键盘,其次是这个荣耀的机器由于屏幕是办公屏尺寸,所以分辨率用来做监视器反而具备优势。

如上可以看到可以很好的把所有要素都排列出来,尤其是监控用的【统计】,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已经输出了多少容量、丢包、丢帧、时延。

如果不是触屏的版本还可以少几百元。

点击图片进入京东自营商详页选购

如上国补不到5000,但没有国补就要6000了,这个机器有几个优势:双USB4一个用来供电一个用来接圆钢高端采集卡(高需求必须C口),自己有一个HDMI接口可以外接扩展屏,满足更多的需求。屏幕色准也非常优秀,做生产力监视器是非常好的,直接省个优秀的显示器。

今天的分享就这么多,恭喜你达成【万字阅读】成就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