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因为大路本人今年长期蹲RTX5070Ti,结果这货死活不上原价出(不要给我扯什么PDD、淘宝,我只认敢不敢开13%~16%的发票,不开的打折都是假打折,优惠都是假优惠)。然后上周RTX5090D v2现货终于上市了,而且不限购,而且是原价出,目前主要是万丽星际、微星万图师、技嘉魔鹰是原价16499左右。七彩虹的AD OC要17000出头,但是讲实话万丽星际的档次更高一些。
Tips:万丽的档次是星舰>星际>雪狐>星云(丐)

所以既然次顶配的万丽能原价上,不买白不买,直接就入手了,压根不需要再看RTX5070Ti了,什么玩意。

那么v2和老款RTX5090D有啥区别呢?
如上CUDA核心数量一致,频率一致,实测游戏稳定在2.8GHz,随意超频可以飙到3.1GHz还很稳定,而且16499的万丽星际是非OC的版本(锁定功耗了)。差异主要就是8GB的显存和128bit的位宽缩水,但实际上这个缩水基本不影响发挥,这个影响远远达不到8000元左右的差异。

不信我们可以上图,根据实测的数据引入对比,如果是Time Spy这种压力不大的3D表现,仅差异4.93%,如果超频减少的不大,本身差异就不大;比较大的差异在于光追测试的Speed Way上面,默认差异高达9.88%,但是超频显存和核心频率后,差异仅为2.89%。所以非特别需要吃显存大小的情况下,白嫖8000差异。你可能会担心超频后这种次旗舰配置会不会温度压不住?同学,你看内容不仔细哦,前面说了非OC的卡是锁定功耗的,反而其实更安全,超频还是575瓦TDP,没变,只是利用率提升了。
这个测评会不断的挤牙膏写完,中间会穿插B站充电会员视频解读(视频是付费的,但都限免2天):
Tips:视频是4K高码率的,部分游戏实况基于60FPS发布,最佳效果请开大会员(移动全球通可以白嫖)。
第一个视频就是开箱和《漫威争锋》的基准测试,省流就是4K高画质关闭超分开4X帧生成平均帧350FPS左右。下面一个接续的视频是烤机和超频烤机的相关数据:
各种插曲
先分享一些插曲吧,前面的视频中有介绍到我会拿U9 285K和i5-13600KF两个U搭配RTX5090D v2进行对比,也提到了850瓦电源够呛,但是因为我日常的13600KF就是搭配这个电源使用的,而且这个电源是ATX 3.0的自带16pin显卡供电,所以昨天我就兴致勃勃的直接插上去测试了。显卡单烤一切顺利,但是后续的其它测试就各种不正常,比如屏幕花屏、卡死、黑屏……
最后我搞到深夜,历时5个小时,无解……
其中最后一个小时我忍不住去网上找一些相关的症状,有说不要用支架,让显卡就那么搭着(听着好玄学,又好友道理),试过了,跟这个没啥关系,RTX5090D v2是要占用3个后置IO面板位置的,用支架才是正解。然后又有说用PCIe 5.0的固态需要在BIOS中设置,显卡和固态都要降级到PCIe 4.0来使用。我认为这个没啥问题,毕竟大路哥用的可是华硕主板,还是小吹雪这种非大师系列的,不至于、不至于,实测确实和这个无关。但是用的比较一般的主板可能确实有这个问题。
最后我带着遗憾进入了梦乡,毕竟第二天还要送孩子上学,这个事情就留着明天来处理,不过睡前基本有了一些新的思路,比如我还没有尝试更换电源,会不会就是电源不够呢?毕竟我前面只是做了显卡的单烤,显卡单烤对于850瓦的电源来说应该问题不大,毕竟ATX 3.0电源本身是有冗余的,并不是给850瓦就只有850瓦,实际是向上虚标的。但是反思只有双盲确认了之后才知道真正的问题,于是今天送完孩子就继续更换电源,一番折腾终于OK了,确实就没问题了,然后又把固态更换了做双盲比对,排除之前的错误想法。
最终验证就是电源供电不足,导致假死、卡顿、花屏,所以前面的非肯定说法现在肯定了:
无论你是用U9还是i9,还是哪怕是个i5,请使用至少1000瓦电源,建议1200瓦起步。更大是因为即便使用1000瓦电源其实还是有压力的,会听到电流压力过大的滋滋声,如果你选更大的就会好不少。
一些已知的结果
目前基于Time Spy和Speed Way的对比已经跑完,实测U9和i5没啥差别,甚至部分数据还偏好一些(这是因为Time Spy如果CPU弱一些反而能发挥GPU),不过差异不是很大。不过光TS和SW并不能代表更多真实的表现,所以后续的对比还是要继续做的,目前i5已经做了《漫威争锋》的对比,两者差异不大,和以往B580英特尔独显上的表现一致,i5甚至会略好一点点。
这就意味着大概2万2就能配一台RTX5090D v2的主机是有希望的:

电源前面已经实锤了,850瓦是不够的,需要再加一点钱,不过总体来说还是2万2多一点都是能搞定的。
待机功耗可以仅为20瓦
这个卡正常情况下待机就是20瓦左右,很牛逼了,如果你发现有七八十瓦建议排查下。最简单的办法是用DTT请i了显卡驱动工具把所有(新版本支持所有选项)驱动清理了,然后全新安装驱动。
https://www.intel.cn/content/www/cn/zh/support/articles/000091878/graphics.html
这个工具Intel官方都推荐使用,它可以支持主流三家显卡厂商的显卡、声卡(一般不管)清理。
先下手为强
这个卡很多博主说是按吨供货的,实际上哪里可能,实际上卖了22张,仅剩3张了:

可以看到万丽的这种次旗舰系列星际首发也就25张的货,也并不多,我的已经过了7天价保期。所以想要的,忍不住的就赶紧上车吧,这家旗舰店是顺丰发货,并没有京东仓库库存的哦:

如果没货了,你就只能加3500买OC版了:

OC版的外皮略有不同,灯效更多,其次超频空间更大(但是实际上一般你根本不超,笑死)。
微星这边也有16499的货,不过是万图师系列哦,并不是次旗舰,而是完全的丐级别:

万图师这个卡短一点,约33厘米,星际是36厘米,不过微星这款声称是OC版,喜欢的可以试试。

如上是网上注册多送一年质保的技嘉魔鹰系列了,也不是OC版哦。最后提醒一点,请选择1000瓦或以上的原生ATX 3.0电源,因为4个8pin转16pin那个线都很硬,一般的机箱不够宽,会顶报废的,就得不偿失了。另外旗舰卡都很重,一定要上支架顶住哦,千万不要不管,那根雪糕棒断了就废了。

微星和万丽都是送的千斤顶支架,稳固性一般,技嘉的送的固定支架:

当然,万丽和微星侧面其实都有接口可以用来做固定支架的,只是需要自己选配了,反正才8块9包邮:

当然,我就比较牛逼了,我用橡皮擦,随便切

上图也可以看到。类似华硕追影A21这样的机箱,支持38厘米显卡,很勉强,其次是4转1的电源线真放不进,必须要原生的那种,相对来说比较软一些,也更可靠一些。
开箱
首先万丽的星际是彩色包装,内部黑盒保护:

黑盒里面还有一个小盒子,主要包含了4个8pin转16pin供电转接线,1个ARGB数据线,1个支架:

支架比较重,上下胶垫保护,但是这个支架初始长度不短,所以无法给较窄的空间使用:

显卡很大,长度接近36厘米,所以选择机箱要注意,其次IO挡板需要拆掉3个:

5090D v2这样的旗舰显卡自然仅支持16pin新插口供电,且前面说了电源至少是1000瓦,否则不能正常使用,如果是利用包装送的转接线,那么8pin的PCIe供电得至少是4根,虽然多数850瓦的电源是支持这么多PCIe供电接口的,但是可能线不够,其次850瓦不能用哦,一定要注意。如上可以看到显卡安装后的顶部有一个“涡轮”星际样式的散热出风区,简单来说这款星际就侧面和这个星际漩涡出热风,底部3风扇进风:

就这,能满足575瓦满载输出,持续烤机开放式机箱可以做到78°显卡、78度显存结温:

如果是有风道的机箱,例如使用我的追影A21持续烤机会效果更好一点:

好一点的意思是有了风道至少不吹人了,GPU的默认频率最大2835MHz,不做任何散热优化超频到3.15GHz没有任何压力,尤其是非OC的版本功耗是不变的,一样的575瓦,且显存一样可以拉高。简单来说万丽这块星际次旗舰系列用料还是不错的。而且上述烤机中风扇的转速其实不高,也就说风噪不大:

可以看到转速3把都仅仅在50%负载左右,转速为1500转左右。只要保证机箱不是闷罐,风道合理,那么日常使用中无论是满载还是普通负载,都是相对安静的。
游戏表现
一开始我用《漫威争锋》来做测试,因为这款游戏不仅有基准支持,当然还属于【免费】级,并且对于三家显卡的支持都是比较OK的,比如基于4K高画质的效果如下:

整体来讲漫威还是属于FPS游戏的,用4K高画质来玩,如果不开帧生成,实际也就100多帧:

开超分辨率【质量】且4倍帧生成结果如下:

实际一般FPS游戏不推荐开超分辨率,因为本身意义不大,不开超分开4倍帧效果如下:

虽然看似有个五六十帧的差异,但是已经300多帧了,这个多出来的五六十帧毫无意义,虽然它的1% Low帧有比较大的差异,但是讲实话在游戏中体验上没啥感觉(也可能我不是专业电竞运动员,反正我感受不出来)。画面是这样的:

这样的:

放大看这样的:

很细腻了,简单来说旗舰顶配的5090D虽然是v2,实际游戏效果和32GB/512bit位宽版本没啥区别,它可以帮你轻松的在FPS游戏中基于4K高画质,甚至打开光追来玩,比如:

上述是4K下英伟达控制中心优化的默认配置效果,如果选择4K顶配设定【光追超速】,基准如下:

可以看到非常强悍了,不过使用U9 285K处理器和i5-13600KF会有差异的,你要说这个差异有多大呢?不好讲,我只能说除个别游戏有比较大的差异,其它的差异都不大,甚至部分i5-13600KF的搭配下更好。

所以如上简单给大家组合了一个配置,仅为2万2即可搞定一个5090D v2的旗舰配置。如果你搭配9800X3D这样的U主要是1080p下部分游戏表现更好,部分提升更大,但是我实在是不理解用顶级卡玩1080p的怪咖,人眼的手眼协调根本感受不到那么高的帧率,显示器的刷新都跟不上。目前超过500Hz的显示器基本都是720p的分辨率,更为夸张了。所以我觉得如果是玩游戏那么13600KF或者14600KF这样的就够了,千元出头,胜在便宜,关键差异上尤其是4K真的不大。
显卡对比
如果我们基于之前大路看上的RTX5070Ti为100%成绩,那么50系列显卡对比如下:

这个数据其实还是比较有意思的,Speed Way是压力非常大的光追测试,这个不是Intel独显的强项,所以我专门把B580拉出来做参照,然后你会发现RTX5080显卡是两者平衡的,都在120%左右。但是它前面的都会受到压力,相对于Time Spy压力较小的对比就有短板了。但是在后续的所有5090版本上,由于显存更大,超过了16GB,光追的压力反而就小了,提升上Speed Way优于Time Spy的表现。
然后不光追的条件下,也可以看到B580显卡是强于RTX5060的,介于RTX5060Ti之间。
如果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看,基于5070Ti的100%,5080也就仅仅提升了约20%,讲真是不划算的,尤其是有了16499元的RTX5090D v2这样的神器,性能提升就高达了百分之六七八九十了。所以我觉得RTX5090D v2是非常值得入手的,毫不犹豫就拿下了,也就有了今天的测评。
而在上面的表现中,我专门对13600KF和U9 285K的搭配下作了普通跑分和超频跑分的对比。但是基于上述的参照比较可能看起来没有那么直观,我们优化下基准对比:

同时我们又把30系列、40系列的一些经典显卡拖进来一起对比,可以看到5090D v2和5090D的差异很小,而且即便是日常的文生图需求,基本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,更高的分辨率图像输出24GB爆显存,32GB也不会好哪里去,又不是翻倍就存在瓶颈。
所以下面我们还是仅基于5090D v2的测评数据进行独立分享吧。不过在i5-13600KF和U9 285K的搭配对比上大路哥会先给大家加个餐,毕竟我这个测试这么久,获得的数据不分享也蛮可惜的(笑),分享什么呢?我们都知道Intel在给酷睿Ultra 200系列处理器中砍掉了超线程的加持,这也是这两个U对比最大的区别,所以大路也细致了作了一些测试数据来分析,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,或者说扫盲、辟谣。
加餐:超线程有用吗?
这玩意有用吗?如果我断章取义来给大家对比(哈哈),超和不超差异巨大,比如:

比如我们知道Intel的E核一直都不支持超线程(新的AMD的大小核中小核也支持超线程),所以如果单纯的对比P核启用了超线程的对比,提升高达46.12%,但是把E核也拉到一起多核对比,就降低到了19.93%。如果我们单纯的拆开分别跑E核和P核,两者相加就基本约等于多核的成绩。

而如上,由于新的酷睿Ultra 200s桌面处理器使用了新的制程工艺,可以看到E核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,这个提升居然高达63.56%,已经基本接近P核的性能了。所以简单来看新的E核已经是大杯了,而P核是超大杯,相比13代也分别提升了7.34%核11.53%(均不支持超线程条件下)。
所以有了这些基础,Ultra 200s才做到了更高的能效比,尤其是游戏中的功耗基本大幅度下降。因为简单来说这些独立的P核、E核的提升,尤其是E核的巨幅提升,已经弥补甚至超越了超线程带来的提升。
如果单独基于i5-13600KF来看,关闭超线程后时延有一些区别,但是细微差异也带来了不同的游戏效果:

那么酷睿Ultra9 285K的时延呢?其实差不多:

这个对游戏的影响其实蛮大的,参考友商AMD的几款,可以看到接近2倍的差距:

所以AMD这种U在不高的分辨率下表现响应迅速,但是拉高分辨率后优势就没了,甚至还不如。
所以你说大三缓有用吗?肯定是有的,但是有上限,所以AMD的稿子基本就是1080p上使劲吹。
综合对比
下面我们就继续分享i5-13600KF和U9 285K搭配RTX5090D v2的对比,首先我们还是看CPU部分:
Tips:以下数据独显均基于默认频率,并未超频,上述的超频对比也仅仅基于Time Spy和Speed Way。
CPU部分

实际上在3DMARK的CPU项目测试中,13600KF的超线程对比,最大线程和16线程有差异,但是8线程或更小的情况下差异就很小了,甚至又反超的情况。而在U9 285K启用核显和关闭核显的对比中,关闭核显并没有提升CPU单核和多核的性能,甚至略有下降,这个和之前13代、14代处理器K系列处理器对比是有差异的,之前的K系列在关闭核显后往往能提升5%。但是从前面已经分享的数据来看,关闭核显后明显Ultra9 285K在游戏中的表现会更加稳定,相当于丢了个包袱,但是单纯的CPU测试上并没有太大优势。

为了研究这一点,如上对比UL中的Office基准测试,可以看到Word和Outlook是依赖于CPU,几乎是不会用到独显或者核显的,所以关闭核显后略有下降,但是不多;不过在特别依赖于CPU的Excel中(会用到大量的计算),核显关闭后下降就比较明显了,可以看到折线走势图暴降;但是在Powerpoint,也就是PPT中由于会使用到图形性能,没了核显以后只有独显介入,可以看到明显跑分拔高了,虽然不是特别明显,但却实实在在的拔高了。
而在C4D的基准R23和2024上,如下图:

可以看到i5-13600KF在关闭超线程后多核明显下降,单核不变;而Ultra9还是保持了关闭核显后会呈现下降的表现,只是在C4D上表现的不明显,如果把它换乘13代、14代的K系列处理器,关闭核显明显上升。

所以区别狠明显,以至于后续的测试也有类似的表现,但不是所有。

如上最后一项CPU测试,表现的特征是一致的。
照片处理和编码输出
接下来我们回到主要基于CPU的照片处理,和部分依赖于独显的视频编码上:

可以看到在图像修饰上Ultra9反而不如i5-13600KF的表现,但是关闭核显后直接反超!!!在批处理上表现也是如此,所以看似CPU独立性能测试关闭核显降了,但是在实际表现上有提升了。但是很遗憾,Intel并没有发布没有核显的Ultra9 285KF处理器(理论上会更便宜一点)。而在视频编码上拥有核显的Ultra9一样不如i5-13600KF,这一点同样非常异常,但是关闭核显后又继续反超;甚至在这里关闭超线程后i5-13600KF也得到了提升,所以到了这里,讲真我是推荐大家去BIOS把13代、14代Intel处理器的超线程关闭的,一方面功耗下降了,其次影响不大,尤其是部分游戏、生产力还会得到提升。

如上我们参考独显加速下的视频编码对比,相当于看到一个细节,整体来看关闭核显的Ultra9表现最好;而i5-13600KF在表现上差异很小,也就说关闭超线程基本是不影响的,可以完全忽略。
3DMARK对比

可以看到在光追压力比较大的对比下,i5-13600KF并没有太多的弱势,实际数据是相当的,仅仅是启用核显的Ultra9表现出乎意料,不过前面已经有了诸多对比,所以也就不奇怪了。所以很明显Ultra9的正确用法是关闭核显使用更好,不说提升巨大,至少是达到了应有的水平,至少不会掉链子。
那么我们也可以平推,如果选Ultra7呢?理论上直接买Ultra7 265KF就完事了,但是:

这两盒装的价格居然是一样的,意味着虽然我默认到手会屏蔽核显,但是你也不能没有。显然除了品牌机没得选,能选还是一定选择Ultra7 265K的!!!至于Ultra5?以往的测评大路讲过,差异巨大,不值得入手,实在要买,你不如上14600KF或者14600K!!!便宜好几百呢,也不存在缩肛风险。

以同样在1150元左右价格的225F为例,虽然它同样拥有P核提升E核巨幅提升的特征,但是6+4=10:

1x600KF是6+8=14核心,6个P核=12线程,总共20个线程,所以综合表现来看实际更不值得入手225F!!
大路哥解读得这么细致,没有白看吧?我们继续下面的内容,这是基于Vulkan的图形渲染测试:

虽然也是基于光追的测试,不过它属于跨平台的测试,考虑到手机处理器,所以桌面级独显跑分会非常夸张,尤其是今天分享的是RTX5090D v2。可以看到Ultra9和i5-13600KF默认设置基本一致,U9略低。但是关闭超线程以后CPU更加稳定,所以部分提升还比较大。而Ultra9处理器基于前面的结论,关闭核显更香。

如上基于Dx12的普通图形测试,在4K分辨率下,4个对比相当;在2K下Ultra9领先,如果我们给独显超频呢?这里就有点小奇怪了,保持超线程的i5-13600KF和保持核显的Ultra9 285K又表现更好了。所以多数场景如果我们不给独显超频(虽然空间不小),那么显然还是Ultra9关闭核显,1x600KF关闭超线程更好。

如果是Dx11的图形渲染呢?4K基本五五开,分辨率下降后Ultra9反而暴降,1080p的差距更大!!!但是这个基准对比不做参考,因为Fire Strike这个基准的测试就是CPU越垃圾显卡跑分就越高(笑),要不是我测评多年,经验丰富,就被这个现象给骗了,所以这个可以看,但是不做参考。
游戏对比
首先是CPU众生平等的《黑神话:悟空》的对比,不论是哪种分辨率,U9关闭核显都发挥不了真实水平。

也因为这个特性,这个U首发的时候出现了大量的黑稿,说白了就是测试不严谨。但是也可以看到在1440p下的光追超高下,i5-13600KF是优于Ultra9的,不过光追关闭和分辨率拉高到2160p又不具备优势了。孙猴子扔下一撮毛的梗意味着大家玩这个游戏是4K更多,那么用5090D v2来玩确实更好,但是这个基准并没有更新支持4倍帧生成,仅仅是2倍。而游戏更新后已经支持4倍帧生成了,所以要4K起步就得5080显卡,但不如加点钱就直接到顶用RTX5090D v2更好了,反正它表现一般别的表现更一般。

接下来是《极限竞速:地平线5》这款游戏的表现:

分辨率越低,越强的CPU具备优势,但是如果起步是1440p,那么这个瓶颈基本就抵消了。同样的关闭超线程后的表现更好;而同样的这款游戏还是关闭核显的U9会表现更好,或者说更真实,但是在RTX5090D v2的搭配下,我们肯定是基于4K来玩的,可以看到和关闭超线程的i5-13600KF并无太大区别。

所以简单来看,i5-13600KF或者说i5-14600KF就是万能的,不过在《赛博朋克2077》中碰到了瓶颈了,但是细看也仅仅是1080p下有瓶颈,实际上把分辨率拉到1440p后,完全属于五五开;当然同样在这款游戏中,Ultra9需要关闭核显(笑),否则就成了所谓的倒吸。
所以整体来看,大路历时一周多的时间来详细测试、对比、分析,是很值得的。
而在《孤岛惊魂6》中,这款游戏是AMD平台的必测游戏基准,因为你随便拿个不太差的AMD处理器搭配,都会比下面同场景跑得高,你要问我为什么?问就是Intel在这个游戏是负优化的

我简单给你们看一个RTX5080搭配9800X3D的对比,基于1440p下的数据:

可以看到平均帧随随便便就突破了230帧,而Intel平台直接给锁死到190帧,但是我们也知道AMD的平台一般4K是不测试的,因为要跪,这个是大三缓的短板了,扛不住了,如下:

但是你可能会说你这是5080显卡的数据,但是你不觉得4K之下的数据intel平台就过于异常了吗?这个基准实际上Intel平台一开始的场景也是跑很高的帧的,但是后面就暴降,参考如下1440p的记录:

可以看到起手242帧,出道即巅峰,然后一路下坡、一路下坡,感觉就像一只无形的手不断的往下压、使劲压,压倒最后结束的时候只能维持在160FPS左右,根本抬不起来了。
接下来我们还是抬出《地铁:离去》的对比:

特征同样狠明显,1080p还是低处理器的短板、瓶颈,但是在1440p开始回升,尤其是到了4K以后关闭超线程直接超越了U9关闭核显的效果。所以基本盘既然都是RTX5090D v2玩游戏了,那么1x600KF就是最好的U,而且预算可以省三千多啊(目前U9 285K 报价4400出头/2025/9/18)。
而在《大镖客2》中不开超分辨率、不开帧生成,基于高画质的对比就CPU越好越牛逼了。

不过基于这款游戏的特性,你不需要特别高的FPS,即便是13600KF,关闭超线程也有155帧,要啥自行车?又不是不能玩,退一步讲实际的游戏中你会开帧生成的,但是推荐把帧率锁定了,比如144Hz结合显示器到144FPS,这样CPU和GPU的功耗都可以大幅度下降。
当然,G-SYNC的显示器就有用了,尤其是高端加持的,当然我们主机预算2万2,显示器肯定不差了。

不过《古墓丽影之暗影》这个游戏会锁定帧率上限,可以看到1080p、1440p、2160p的上限帧率差异并不大,甚至1080p和1440p相当,意味着这玩意上限就是280帧,当然这个游戏80FPS就已经非常流畅了。但是综合表现来看,开不开超线程无所谓,基本一致,只有4K下略降一丢丢,不过U9的核显是要关闭的。

如上我们先看《CS2》中1080p和1440p的数据,这个简单来说超线程具备优势,但是作为5090D v2用户,即便不开超线程,帧率也不低啊,有多少显示器的刷新率能顶得住呢?简单来看就是CPU多核性能越强,帧率越高,如果有大三缓,低分辨率下表现更好,但是在4K下反而不如Intel。

最后我们单独看4K的表现,可以看到i5-13600KF的处理器和1440p下的表现相差并不太大,从整体来看还是区域在400帧左右的,而1% Low帧在200左右(1080p和1440p也差不多在200左右),反正这个4K高画质关闭FSR超分辨率也是随便玩的,无非就是有点费电(笑),1080p玩唯一的差别就是省电?实际也不是。因为这个游戏不锁帧率的,撒丫子跑。除非你开了垂直同步,把帧率比如锁定到240FPS,才是真省电。
关于游戏部分的分享就到这里。
AI能力对比
我们还是先看文生图吧,可以看到基于Windows ML的平台,关闭核显U9更好,而和13600KF对比来看,CPU并无加分项,后续的对比无论是INT8还是FP16精度,都是一样的。不过在SD上无论是1.5还是这里没有分享的XL版本,核显不核显,也没有关联,主要还是看独显。

同样,大预言模型也基本如此,下面的模型最大14b,基本没有太大的差别,主要看独显:

这一次的测评分享终于算结束了,告一段落了,后续我肯定还会把这个RTX5090D v2玩出花,毕竟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,我也要尽早的回血回本。到时候有新的数据和玩法,我再跟大家分享。
结束收工
总的来说,这个卡是非常值得买的,从上面的数据来看即便是搭配千元出头的i5,基本没有瓶颈,瓶颈主要是在1080p上,关键这个分辨率你基本不会碰的,所以粗暴来看不仅不错,表现还很好,尤其是多数情况下关闭超线程风味体验更佳!!!

所以直接可以抄作业,如果你不喜欢万丽,可以买微星丐版呗,还能少几十块钱:

至于主板自然就是B760里面最好的小吹雪了,反正又不贵,这种低奢搭配才2万2要啥自行车,没必要极致丐下去了,大路哥的机箱内测试就是基于上面表格那套,唯一的区别就是CPU不同,其次是内存是威刚的6800,那个佰维的OC 6000我也有(时序更低),但是我懒得换了,我的威刚还是C34的:

其次是电源,因为我的鑫谷只有850瓦,带不动,所以用的先马的1000瓦,但是有点电流滋滋声,如果对这个敏感(实际不贴耳也听不到),可以换1200瓦或更高的,那么预算就上去一点点。但是这个基本上就是自己的个性化选择了,反正三大件基本是不变的。而机箱我自己是追影A21,讲实话这个显卡有点点长,对于追影A21来说只能叫刚刚好,但是原装的支架就不好安装了,其次是转接线不好装进去,所以推荐略长一点的华硕海王星。

这个U可以选择散片哦,1200出头。下面小吹雪带s是新款,无线模块可插拔,内存超频阈值更大:

目前固态相对有所上涨,其实可以一步到位上4T:

内存可用宏碁或佰维,都行,价格差不多:

机箱有黑白可选,这款机箱的电源是隐藏的,所以底部可用很好的上显卡支架。

当然,电源保底也可用上更好的雷鹰,小放纵下,不过预算会增加1000左右了。

最后就是散热了,这个强烈推荐大路哥自用的SS135,它比FC/FS140散热效果更好,实测室温26°可用做到253瓦把温度压到80度出头90度以内,而且仅有一个二次动平衡风扇就可以做到,所以也更安静。
